“吃水比吃油难!”
“十来年了,要是不用抽水泵,俺就没见过水龙头出水!”
提起吃水,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小北堡社区的居民连连叹息。近期,该社区居民向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近三分之一家庭常年吃不上社区饮用水,希望解决饮水问题。”
小北堡社区地处邯郸市主城区东南部,紧邻支漳河。2008年11月由村改为社区。该社区现有住户670户,常住人口3180人,用水依赖一座1986年投入使用的水塔。水塔位于村中部偏东,供水主管道位于幸福路地下。每日供水时间为9点至16点、17点至21点,供水量为80吨/小时。
为何该社区十年来解决不了吃水问题?居民何时才能正常用水?7月中旬,本网就此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
水塔供水“远近分化” 居民用水两重天

7月17日居民张桂芬家厨房,加装3个水龙头的洗碗池。人民网 商帆 摄
“这是自来水管(连接水塔供水管),没水。”7月17日上午10点25分,走进居民张桂芬家,只见厨房的洗碗池上加装了3个水龙头,张桂芬一一介绍:“这个是连接抽水泵的水龙头,这个是接的太阳能,这个没水俺就换那个。”
张桂芬家位于小北堡社区东北方向,距离水塔主管道直线距离约170米,一家6口,平时只有老伴和她在村里。因为吃水不便,儿子和儿媳搬到了市里,偶尔带孙子回来小住。
“前些年用水泵抽水塔的水一抽就抽到了,现在越来越难了。”张桂芬说,“夏天用水多,俺家上午用抽水泵都抽不出来水。等晚上5点多没人抽了,我家才能抽上来水。抽到的水有杂质,不敢直接吃,就存到桶里洗碗、洗澡。”

居民张桂芬家的储水桶。人民网 戴泽鑫 摄
因水质不好,她家饮用水只能去村外拉或买。“虽然抽水泵抽出来的水不能喝,但也算有水用,有的人家都抽不上来(水)。”张桂芬说。
李春家就是张桂芬口中抽不上来水的人家。
“六七年前,俺们掏了3000多元在房子后面打了口井。”李春说,这口井深约30米,或许是因为离河道太近的原因,抽上来的水质一般。家里日常用水靠这口自备井,但饮用水也得去村外拉或者花钱买,“实在没水的时候,也会用井里的水凑合。”

居民家中大大小小的储水桶、盆。人民网 戴泽鑫 摄
综合距水塔主干道远近和地势因素,本网将该社区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走访5户。经调查发现,所有受访居民家都用桶储水,其中18户配备抽水泵。具体来看,西南、东南两个片区的10户居民,因距离水塔主干道较近、地势低,连接水塔的水管中有水,他们主要靠抽水泵抽水储存,用水基本有保障;而西北、东北两个片区的10户居民,受距离和地势影响,用水困难突出:5户依赖抽水泵和储水罐勉强维持,另5户则被迫自打深约30米的自备井,饮用水均需到村外拉或购买。

社区随处可见的打井电话。人民网 商帆 摄
“水塔供水水垢多,马桶、热水器容易坏。两三年就要花二三百元换一个水泵。”居民张力威说,“抽半桶水,有时候得40分钟,每个月光电费也要多花近100块。吃水比吃油难!”
水塔乏力 缺水困局为何多年未解?
2021年该社区居民向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平台反映过用水问题,曾获邯山区回应: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小北堡社区面积逐年扩大,现水塔供水能力与村庄用水量存在一定差距。
饮水是最基础的民生需求。时隔四年,居民用水问题为何依旧存在,难以得到稳定保障?

小北堡社区供水水塔。人民网 商帆 摄
据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杜富慧分析,1986年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当时村民人数基本在1000—2000人。供水系统建设之初根据供水人口决定水泵功率、管道粗细、水塔容量,入户管的铺设和长度。随着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当前常住人口超3000人,再加上水塔长期运行,会出现设计标准偏低、管网渗漏导致水量不足、水压不够等问题,产生用水难。
“除了人口增加、管网年久失修,水塔主管道沿线及附近居民私自将自家或多家管道接入主管道,没有价格调控使得部分村民用水过度、不珍惜水资源等,都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邯山区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水塔乏力,居民只好打自备井,弥补供需差。“打井不需要申请,啥资料也不用。”近两年在该社区打过10多家井的赵青说。
据媒体此前报道,邯郸是南水北调受水区,2021年河北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公共供水已经形成了以长江水为主、地表水为补充、地下水应急备用的用水结构。按照《邯郸市南水北调受水区自备井关停行动实施方案》,应于2019年前完成全市自备井关停工作。
经查询《邯郸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专项清理实施方案》,邯山区属于一般超采区。按照《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内地下水超采区禁止新增地下水取用水量。《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直接取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
“知道打井不对,但不打没水生活。而且,打井也没人管。”居民张力威无奈地说。
“河北南水北调受水区农村供水联网并网工程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十四五’时期是改造建设项目高峰期。目前河北省绝大部分的饮用水都用的是南水北调的水,包括农村。”杜富慧说。
既然水塔供水不足,居民私打自备井又不合规,为何小北堡社区没有完成水源置换?在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中,它为何“掉了队”?小北堡社区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改造费用太高村里无法负担,一直在与有关部门积极反映。
标准化建设是关键 如何守牢饮水底线?
基本公共服务同老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当前,该如何守牢居民饮水安全底线?
对此,河北经贸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培红表示,接入市政管网是最好的选择,但需综合考虑水量、水压和水质的问题。科学测算接入后的新增用水量,考虑接入后市政管网是否可以承受、正常运转,铺设管道等设备的费用如何分担,后期还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水质水压监测、管网管理维护,是个系统工程。此外,居民思想也需转变,村庄很多人习惯了水是免费的,但要享受稳定的、安全的、高标准的自来水,就要接受付费规则,遵守集中用水的制度,节约用水。
杜富慧补充道,报批相关部门是前提。目前跨河铺设管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从技术层面可实现。若列入到农村工程提升改造项目,可使用中央专项资金。
居民们何时才能用上稳定自来水?据邯山区委办公室公开回复,经协调,小北堡社区已列入邯山区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项目。在本网的追问下,小北堡社区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于2027年前接入市政用水。邯山区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向上申请农村供水标准化项目资金,一旦资金到位会及时推进该村项目建设。人民网将继续关注事件进展。
(文中张桂芬、李春、张力威、赵青均为化名)
原标题《人民直击丨河北邯郸一社区吃水难 10年未解》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水塔供水“远近分化”,邯郸一社区缺水困局10年未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