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城市里的亲情

夜读|城市里的亲情

hyde0223 2025-08-26 装修心得 3 次浏览 0个评论

家乡一位文友前些天去上海看病,住院间隙,在手机上断断续续写下一组病床笔记,用以消磨等待,也对抗焦虑。笔记里的那些亲情片段,多处让我泪目——

县医院。医生指检后要求第二天做肠镜检查,哥哥姐姐们早就约好清明节前回老家祭祖,想改为第三天。医生一查,正好清明节假期,医院不做肠镜,只能假期后再说。

妻子得知我的计划,急得差点跳起来:“你还能等好几天?不晓得肠道出血很危险吗?必须明天做,其它任何事都放一放。”

次日下午两点前,我和妻子赶到内镜中心,哪知我的哥嫂和三个姐姐早到了。他们担心会有大问题,是来为我打气的……

转诊。住进瑞金医院的第三天晚上,妻子突然接到哥哥的微信,他和嫂子已下上海站了,让发个医院的定位。

去附近宾馆后,哥哥给我银行卡打进2万元。我准备退回,哥哥说:“这是你嫂子提出来的,钱多钱少不用说了,谁叫我们是兄弟呢!”

…………

他哥哥的回复,略显生硬,甚至有点笨拙。不过,我第一次读到这里,竟然泪流不止。后来再看,依然热泪盈眶。

显然,我已经情不自禁地自我代入,将病床上的文友替换为自己,或是将看望弟弟的哥哥替换为自己。

我为什么而感动?仅仅是亲情本身吗?是因为我们这代人多愁善感吗?

突然发现,人总是要在离开家乡之后,才能真正明白亲情的分量,总是在生活的裂缝里才看清亲情的模样——那些在老家习以为常的粗声大气,到了病床前都变成小心翼翼的克制;那些平日里觉得土里土气的关心,在陌生的城市里也突然变得温暖、亲切。

在乡村或小镇的老家,亲情是日常的,是每天吃饭聊天、逢年过节的自然相处,亲情像呼吸一样自然,你不会觉得特别。而一旦转场到几百公里之外的城市,它便成了需要证明的东西、需要选择的关系。尤其在你脆弱、无助的时刻,亲人的出现就像黑夜里的光,格外明亮而温暖。

在老家的乡村或小镇,哥哥姐姐常常见面,陪你吃饭、给你送钱,你不会觉得有多异常。但是在外地住院,在焦急等待之中,在太多不确定性之间,他们突然出现,你会觉得“天啊,这么远跑来”。城市的陌生感与距离感,既让人们对亲情的需求愈发强烈,又将原本稀释在日常生活背景里的关怀,凸显得柔软无比。

城市,可能也只有在城市,常常会上演——心急如焚、坐立不安、痛不欲生、束手无策、生离死别、心力交瘁、虚惊一场、喜极而泣、劫后余生的种种悲喜剧;在乡村或小镇,人们往往生活在后知后觉之中,因为乡土生活的惯性,更有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资源难以触达的无奈。

城市,常被看作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陌生人社会,人情冷淡。而文友的住院笔记,让我开始对城市“另眼相看”:在貌似冰冷的钢筋水泥丛林里,亲情反而像显影剂下的底片,更加清晰,人与人之间的拥抱也更加有力。

城市,原来还有着它的隐藏价值,它让我们在陌生和孤独中,重新发现那些最熟悉、最寻常的爱。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夜读|城市里的亲情》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